百色老區脫貧樣本:多種模式“拔窮根”



碩果累累。



田陽縣田州鎮龍河村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。

百色是革命老區、邊境地區、少數民族地區、大石山區,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。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,百色的貧困面積依然很大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全市有9個國傢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,2個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,1個石漠化片區天窗縣,754個貧困村,貧困人口68.2萬人,其中村級集體經濟“空殼村”331個,占43.9%;年收入2萬元(含2萬)以下的有313個,占41.5%。

“深度貧困地區如何脫貧”是目前擺在百色面前的一個難題,也是目前百色面臨的最難啃的一塊“硬骨頭”。

在決戰貧困、決勝小康的關鍵時期,在深圳市的幫扶下,百色理清貧困原因,“對癥下藥”,因地制宜種植芒果、火龍果、獼猴桃、砂糖桔等,發展水果產業;“靠山吃山”種植中草藥,發展種桑養蠶;出臺相關政策,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……不斷摸索出一套屬於百色的“脫貧樣本”,打造深度貧困地區的產業脫貧模式。

借“特”增收 瓜果蔬菜直銷全國

每年七八月,走在百色右江河谷的田間地頭,入眼盡是碩果累累的芒果樹,果農們忙著采摘芒果;打開朋友圈,本地的微商不斷在刷屏賣芒果;各大電商平臺上,“互聯網+百色芒果”節鉅惠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;走進各個農貿市場,攤位上擺滿不同種類的芒果,攤主忙著裝箱打包;高速路上,物流車將一箱箱的百色芒果日夜不停地發往全國各地……

“目前百色芒果賣得火價格高,果農每畝地就有1萬多的純收入。”百色市右江區委書記黃永才表示,芒果產業在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方面發揮瞭很大的作用。目前右江區建檔立卡貧困戶7191戶種植的芒果面積達4萬多畝,三四年內便可脫貧奔康。

芒果已經成為百色農民的“脫貧果”,百色市委、市政府正深入實施“百萬畝芒果工程”,建成為全國最大的芒果生產基地。今年6月,“百色芒果”更被列為中國歐盟地理標志互認產品之一。據悉,自2013年以來,百色芒果總產值以每年37%的速度在遞增,年總產值已突破30億元。“十一五”以來,該市累計有6.8萬戶貧困戶25.23萬人靠種植芒果告別瞭貧困,全市經營芒果年收入突破10萬元以上的農戶達1.1萬戶。

這隻是百色利用自身優勢種植水果發展脫貧產業“拔窮根”的一個縮影。

百色右江河谷一帶土山眾多,且光熱充沛、雨熱同期,十分適合種植瓜果蔬菜,是廣西最大的商品果蔬基地,也是全國重要的“南菜北運”基地之一。近幾年,除百色芒果之外,田東的香蕉、平果的葡萄和火龍果、田陽的秋冬菜種植等也發展得如火如荼。這些瓜果蔬菜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,甚至還開通瞭直達北京的果蔬專列,讓當地農民腰包鼓瞭起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為瞭打響百色本地農特產品的知名度,促農增收,百色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推介會,市領導變身“推銷員”現場“賣特產”,形成全民上下總動員“叫賣”本地土貨的火熱氛圍。今年9月1日,在2017年首屆深圳對口百色、河池農產品扶貧展銷會上,我市43傢參展企業將通過現場展示農產品成果(技術、產品)、與深圳有關企業傢洽談等方式,進一步推動深圳、百色兩地貿易與合作,實現互利共贏。當天的開幕式上,廣西田東縣百香寶專業合作社、樂業縣農業投資公司與深圳有關企業現場簽訂瞭購銷意向書。

借“山”脫貧 石山人民有良藥

百色屬於典型的山區,山區占95.4%,其中石山占30%,土山占65.4%,丘陵、平原僅占4.6%。利用土山發展瞭芒果、香蕉等產業,石山上又能種什麼?為此,在借鑒其他地區成功案例的基礎上,百色借山生“財”,在平果、凌雲、那坡等縣石漠化嚴重的地方大力發展火龍果、種桑養蠶、種植中草藥等產業,為大石山區人民送上治貧良藥。

凌雲縣下甲鎮加西村周邊群山環繞,是典型的大石山區,然而走在村後的山坳裡,隻見河裡清水潺潺;坡上桑葉翠綠,邊上的蠶房一排挨著一排,一派充滿綠意盎然的畫面。

“我原來在縣城、在廣東打工,一個月收入也不過2000元左右。現在在傢做工一年至少收入七八萬元。”該村計生專幹勞守凡說道。而改變勞守凡一傢生活的正是種桑養蠶項目。

加西村有276戶1245人,其中精準識別貧困戶47戶214人。從2012年起,該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,引導村民大膽調整產業結構,將水田改造發展種桑養蠶。經過幾年努力,種桑面積達2000畝,全村有187戶參與;建有蠶房128座,一萬餘平方米。2016年為全村帶來500多萬元的收入,戶均3萬餘元,直接帶動40戶貧困戶184人脫貧。種桑養蠶成為加西村“一村一品”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,該村成為全市重要的種桑養蠶示范基地。

“真是想不到啊,種植紫背板藍根,竟成為邊民的一劑治貧良藥!” 另一頭,在那坡縣平孟鎮念井板藍根示范區裡,念井村原村支書程德鋒面對一株株長勢喜人的紫背板藍根,禁不住感慨道。他算瞭一筆賬:同樣的一畝石窩地,2012年前種植玉米,精心護理,年產值僅700元,僅夠果腹;2012年後改種板藍根,粗放管理,年產值達5000元,一舉脫貧……

紫背板藍根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、解毒等功效,一年種多年收,管理方便,每年還可以套種一季玉米。紫背板藍根種植一年以上即可收割,從葉到根都可賣錢,且生長期越長,其木質化程度越高,賣價也就越高,區內的玉林及區外的湖南、山東、浙江、廣東等地藥材商紛紛聞訊上門搶購。

種植紫背板藍根成瞭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。2015年6月,該縣創建瞭平孟鎮念井板藍根示范區,目前,全縣9個鄉鎮已種植紫背板藍根1.22萬畝,年產值6100萬元,帶動81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。下一步,全縣計劃推廣種植2萬畝。

借“勢”發力 抱團脫貧成新風尚

對於石山地區而言,土地的金貴顯而易見。因此,發展養殖產業在脫貧奔康中必不可少,在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、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也起到瞭極大的作用。

百色田東隆祥兔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思林鎮可恒村,是返鄉農民工黨員隆茂堅夫婦於2011年11月創立的,是田東縣以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為契機,出臺相關政策,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資金支持的一個范本。目前,合作社已發展分社21個,覆蓋百色十幾個鄉鎮和河池市的巴馬縣等,帶動貧困戶300多戶。2016年,合作社出欄兔肉26萬隻,產值達到1425萬元,實現利潤412萬元,有效帶動瞭貧困戶脫貧致富,為脫貧攻堅註入瞭活力。

而隔壁的思林鎮可恒村田東縣錢記農業循環經濟500萬隻蛋雞扶貧產業園裡,現代化、標準化的雞舍和作業流水線讓人驚嘆。該項目通過公司+專業合作社+農戶的模式實現資源利用節約化、生產過程清潔化、產業鏈接循環化、廢棄物處理資源化、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,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帶動更多的貧困戶養雞致富,鞏固脫貧成果。

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後實現常年存欄產蛋雞180萬隻,年產值4.8億元,並帶動當地近200戶農戶增收致富,解決思林鎮可恒村200多畝石漠化土地流轉,吸納近100多名貧困戶在園區務工,帶動雞蛋運輸、營銷大戶和飼料銷售商、有機肥生產商等近500名。目前,項目已吸納18名婦女培訓上崗,月入2500元左右。“以前小孩留給父母幫照看,自己和丈夫到外地打工,如今兩個小孩都已上學,父母年紀大瞭也需要照顧,多虧有瞭產業園,讓我既有瞭收入,還能照顧到傢裡。”在產業園上班的村民黃玉東說道。

借“景”生財 世外桃源天地寬

百色市凌雲縣浩坤湖位於該縣伶站鄉境內,沿岸有浩坤村、初化村、弄福村三個村,山清水秀,是城裡人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在開發浩坤湖旅遊工作中,該縣探索建立獨特的旅遊扶貧模式,依托旅遊投資公司進行經營,土地租賃讓群眾有瞭“固定收入”;村民們在旅遊公司上班,讓群眾有瞭“金飯碗”;群眾自己在傢裡經營農傢樂,讓群眾在傢門口“當老板”;參與扶貧移民搬遷的農戶和當地群眾,將原有房屋、土地、宅基地交由縣旅投公司經營,讓群眾“坐地分紅”。據瞭解,今年以來,浩坤湖接待遊客30.5萬人次,旅遊直接收入200多萬元,旅遊消費2800多萬元。2016年,浩坤湖帶動全縣717戶3216人脫貧,占全縣脫貧總人口的17.9%,預計2017年將帶動1100戶群眾脫貧致富,群眾在傢門口吃上瞭“旅遊飯”,在青山綠水中念上瞭“致富經”。

百色市人民政府市長周異決表示,旅遊扶貧是扶貧開發中的嶄新生力軍,在扶貧開發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。今後,百色將進一步理清思路,明確重點,全力推進,開創扶貧與旅遊的雙贏格局。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,優化旅遊發展環境,打造原生態民族風情,讓遊客“進得來、住得下、吃得好、帶得走”。要創新旅遊開發機制,大力引進有實力的公司參與開發,同時提高周邊群眾對旅遊開發的參與度,讓群眾通過旅遊開發,實現房租、勞務、分紅等多重收入,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。

(陶漢山 阮曉寧 文/圖 廣西百色右江日報社供稿)

相關報道

每縣每年1000萬 受益人口20萬

作為先行發展一步的經濟特區,2016年9月以來,深圳市代表廣東省對口幫扶廣西,重點幫扶百色市和河池市。深圳市委、市政府明確表示,深圳作為經濟先發地區,要把先發優勢轉化為先行責任,助力對口地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。

截至目前,深圳市財政安排2016、2017年扶貧協作項目資金3.4億元,計劃每個縣每年1000萬元,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;圍繞產業幫扶、基礎設施和專項民生三個方面,推動實施瞭種植養殖、創業就業、社會民生等59個項目,預計直接受益貧困村1456個,直接受益貧困人口約20.7萬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esoorey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